
课程大纲:
没有安全感的人,通常分成两类,一类非常清楚自己的不安全表征。比如,通过侦查电话,定位对男友的形成了如指掌,不停问男友爱不爱我喜不喜欢我来证明男友忠贞不二,这些不安全表现,很符合我们的常规认知,她们的安全感来源是对方的无条件付出,还有另一类,她们并不认为自己缺乏安全感。相反,她们可能在感情中非常独立,甚至脱离了感情,把二人世界过成了单身生活。不过不论是哪种不安全感的成因,都可以归为以下几类。我们以此追溯出自己的不安全感来源,才可以更有效的消解不安全感行为。第一种成因是嚎啕大哭,未有回响的成长经历。假如一个人告诉我,不瞒你说我六岁就自力更生了。我听完非但不觉得敬佩,反而感到很心酸。当我们小时候,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必要的关心和照料时,才会依靠自己野蛮生长。所以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在他们身上并不成立,心理学归类了两种依恋关系,一种是安全型依恋,另一种是不安全型依恋。成年后,时常感觉没有安全感的人,很多都可以追溯出童年时的不安全,依恋关系。这里的依恋对象通常指母亲因为母亲是最亲近的哺育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通过哭闹引起母亲的关注和抚慰。我如母亲热切的寻找哭闹的原因,倾亲他安慰他,那么就会和孩子建立起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反之不安全感就会增强对人际关系自我价值都会有诸多拷问他。母亲是爱我的吗?我的情绪是多余的吗?在成年之前,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我有一个邻居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就是不安全型依恋。他母亲非常忙,只有极其有限的时间照顾他的一日三餐,回应他高兴悲伤的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自然的。他就长成了不惹事不烦人的乖小孩。我们记得小时候,他和妈妈来,我们家做客可能是自娱自乐,忘了一转头发现妈妈不在,她也不敢问妈妈妈去哪了,就把把玩厨房的豆子在那里等。实际上妈妈走之前前有告,他要离开一会儿,但是他自己忘了,就一边等一边哭。他妈妈回来的时候带回一个阿姨,她才想起来哦。对呀,妈妈走之前是告诉过我接人去了,其实他很想求处,甚至想跑过去跟母亲撒娇,但是不安全型依恋的人就矛盾,但他们既渴望和亲保亲密撒交触是母亲在身边,他们们会本能的撒斥,害怕亲近撒娇之后迎来新的失望。
下载地址: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brs1DjiL6zigQwyYKddOyQ
提取码: 7bja
解压密码:
课程目录:
00【试听】.mp3
01【Day1】可以的话我想随时把你揣兜里——为什么我会没有安全感?.mp3
02【Day2】你的就是我的——为什么“过度索取”是我的头号症状?.mp3
03【Day3】谈恋爱不如养条狗啊——为什么有些人对爱情“态度冷漠”?.mp3
04【Day4】不安全感的人会冒出许多假想敌——怎么解决草木皆兵的“敏感心思”?.mp3
05【Day5】为什么我总是锱铢必较——缺乏安全感的表象之一是“完美主义”.mp3
06【Day6】精神独立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mp3
07【Day7】我宣布,我要做行为独立的酷girl.mp3
08【Day8】经济独立是夯实的安全感基础.mp3
09【Day9】缺乏安全感是我们可怕的共同点.mp3
10【Day10】关于安全感的三大误区.mp3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