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身边有没有那种特别会社交的人?就是那种和她们聊天氛围非常轻松,绝对不会出现尬场的情况。
我作为一名需要长期输出自己观点的博主,每次发文章就是在和大家交谈互动。
有时候我会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如果言辞过于“锋利”“激烈”或者说表达方式不正确,可能就会不小心冒犯到别人。
所以,这些年在和别人聊天沟通的过程中,我格外注意自己表达的方式和沟通的技巧。今天我把这些沟通的核心思维模式做了一个大总结,希望能够帮到来自“社恐星球”的你~
聊天最核心要点——建立同理心
建立同理心我认为是聊天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点。那么何为同理心呢?
一般指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共情,移情等,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这些都是同理心的一种表现。
但同理心不是同情,聊天和沟通中需要注意这两点的区别。
举个例子,当身边亲近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心情低落向你倾诉,你的回应方式非常重要。
如果朋友说:“我失恋了”,你是回答:“我太懂你这种感受了,因为我也失恋过”,还是回答:“过去了就过去了,为什么不走出来呢?”
如果朋友说:“疫情严重,我准备好的欧洲旅游泡汤了!”,你是说:“哎我也有类似的经历,不过省下的钱可以做了另外的打算”,还是说:“没关系你还能在国内玩”。
前面一种是具有同理心的回答,后面的是同情的回答,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高情商VS低情商?
在聊天时,同理心让我们成为“同理倾听者”,允许对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绪,并且表示会一直陪伴对方;
同情会让我们成为“问题解决者”,当别人抛出问题时你的第一反应是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理智,但可能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同理心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对培养健康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所以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份“培养同理心的原则清单”,能够帮助我们成为更加善解人意的人。
❶ 耐心倾听:耐心地听对方在说什么,努力地理清她想表达的真正意思
❷ 专注观察:专注地观察,尤其是对方地表情,肢体动作等,有时候比直接的语言更能体现她的心情
❸ 收好观点:即使你脑海中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观点,也不要在别人表达自己的时候进行评判
❹ 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视角和立场去感受,有句话叫做“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点非常重要
❺ 克制建议:当别人寻求你的观点和建议时再开口,有时候向你倾诉的人只是想找个人说说,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所以不要轻易给建议。
核心: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脑去评价,发自内心把别人当作中心,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为首位。
聊天的5大技巧
❶ 肯定中穿插建议(SCQA模型)
我家里有位刚刚脱离校园踏上职场的“菜鸟小白”亲戚,人比较耿直,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刚去公司的几个月,就被领导“穿小鞋”了。特别委屈,就在家庭群里说了事情的缘由。
她说领导人非常nice,性格很开朗,她进公司几天就和领导混熟了。
前段时间领导让她做一个策划案,可能考虑的不太周全,她觉得领导平时对团队的人都很不错也没架子,就当面反驳了其中一个点。
她的原话是这样的:“领导,我觉得这里有个点你好像没考虑到,这样后续可能会很难完善。”
这句话一出,我就知道她为什么被“穿小鞋”了。
她犯了职场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拎清和领导之间的关系。
领导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会有种“上位者”的心态,无论他和你平时关系有多好,都不能这么耿直反驳他。别说老板了,就是朋友说一句话,你直接挑错别人也会被不高兴把!
所以和“上位者”沟通时一定要牢记“肯定中穿插建议”,无论他说什么,都要先给出一个积极的回应,给他肯定,再引出自己的建议。
这种沟通方式其实是一种“结构化表达”模型——SCQA。
S(Situation)情景——由大家都熟悉的情景、事实引入。C(Complication)冲突——实际情况往往和我们的要求有冲突。Q(Question)疑问——怎么办?A(Answer)回答——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例如领导说“小X,把这个这个做一下!”
可以这么回答:“嗯,这个对我非常重要,我一定全力以赴去做。但是我一个疑问,如果在做这个的时候穿插做xx行不行呢?这两个结合也许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回答使用SCQA 模型,有头有尾、有前因有后果,最方便老板理解和做决策。长期锻炼这种沟通话术,老板肯定会认为你是一个条理清晰、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好苗子!
无论是职场人和领导沟通,还是科研人和导师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绝对会然你事半功倍。
❷ 避免戳到他人痛处
戳人痛处的言语不叫开玩笑,而是低情商。
生活中还真的有这样的人,他们觉得是在开玩笑,没有恶意,但却很让人受伤。
我一般建议远离这些低情商的人,如果没办法远离的话,就直接回怼,怼几次就好了。
正因为我被他人戳过痛处,才知道那种感觉有多不舒服,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会格外注意这一点。越是走得近的人,你越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短处。情谊建议起来并不容易,何必因为一句低情商的话又将两人的距离拉远呢?
在正常的聊天中,尽量少“凡尔赛”,不要谈论别人不如你的地方。
“年薪50万在一线城市真的好难、好累”——也许和你交谈的人年薪只有你的一半;“这个房子是我父母给买的,但是真的好小啊”—和你聊天的人目前还处于租房状态;“我这次发的SCI影响因子好低啊”——发不出文章的同学直接想拉黑你。
正确的做法是少谈论自己,也许你所拥有的在你自己看来并不是自己的长处,但也不要和他人谈论。
就像身体健康四肢健全的人在残疾人面前抱怨“活着好难”,这不是“虾仁猪心”吗?
❸ 良好的回应
作为一名理科生,这些年多多少少遇到过几个能把天“聊死”的无敌直男。
话题说着说着就被一句“好的”结束了,强行再开个新话题没说几句也就结束了。
能够让聊天持续进行下去的关键,是要能接得住话茬,不用类似“好的”“ok”“嗯嗯”这种封闭的句式,而是说话时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让聊天延续。
我自己就是一个思维比较发散的人,有时候能够根据一句话想到很多相关的事情,然后就各种发散的细节都能聊,话题源源不断。
举个例子:对方说:给你分享个好消息,我要升职了!
错误示范:你真棒!恭喜你呀!
正确示范:哇真好,恭喜你啊!我工作这么久还没升,你升的这么快是不是在工作上有什么秘诀啊,给我分享分享~
接下来肯定会得到对方的回应,或谦虚或分享一些心得。这样良好的回应,绝对不会把话题终结。
回应就是抓住对方话题中的关键信息,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后再抛出一个合适的问题,这样的一种回应,既有表层信息的交流,又有深层情感上的链接,更容易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好感,从而激发继续聊下去的兴趣。
❹ 少否定他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否定。大家都知道鲁豫出圈的那句话“真的吗,我不信”,这种总是带着否定的话实在是特别败好感。
特别是在生活中,这句话也太打击人了。
从行为心理学上讲,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欣赏是一个正强化的过程,会使人们更加认可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尊自信。
对于每个人能从人们或者集体中获得爱和积极的确认和认可是一种很大的鼓励。
真诚的肯定和欣赏能让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美好的地方,减少消极的情绪,简单的一声肯定可能会给对方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这种肯定是一门沟通技巧,比如你想自己的队友多做饭,就疯狂的夸他做的饭好吃,很多人都会在一声声夸赞中“迷失”自己。
生活中一定要切记:多赞美,少否定。
❺ 求同存异
聊天的时候难免会遇到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些差异也是决定聊天效果的重要因素。
这时,我们可以遵循这一个逻辑:当别人的意见和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时,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传递一些没有攻击性的非语言信息,也能够起到维持关系的作用。
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确定不会改变,但在表达方式上尽量温和,就事论事,就不会伤害双方的情感关系。一场让人感到舒适的交流,是绝对不含攻击性表达的。
我们表达出真诚的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对方也会站在你的角度看问题。
除了以上这些技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小技巧,例如:
不确定的话要严谨,尽量带上“可能、或许”这样的字眼; 聊天时多和别人有眼神接触,表明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保持微笑,能够化解大部分尴尬。。。。。。。
大家身边有这种情商极高且说话特别让人舒服的人吗?有的话可以在留言区分享,因为听高情商的人说话就是一种享受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