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是他错了,为什么就是不肯道歉?”
“女朋友又不开心了,我都不知道哪里又惹到她。”

情侣、夫妻在争吵后常常会有类似的抱怨。

“小孩才分对错”。很多时候,伴侣间的争吵是没有真正对错之分的。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人类语言的感染力是最大的,但同时它的杀伤力也是最大的。争吵,常常成为伴侣之间渐行渐远的“导火索”。

争吵,是一种“情绪语言”

心理学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伴侣之间真正争吵的原因在于一方认为另一方忽视了TA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争吵其实是在说“我需要你看到我、重视我”。

许多争吵表面上是争吵,但实际在内心中,他们是在表达着一些非常独特的情感诉求,只要满足了这些需求,听见了这些需求,争吵反而可以促进双方的感情;相反地,如果我们看不到争吵背后的情感诉求,那么双方的关系就容易产生裂痕。

在伴侣的交往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一个人在喊,我要苹果我要苹果,然后另外一个人拿来根儿香蕉。牛头不对马嘴。

“我没错”:自我防御机制

世界上最难说出口的3个字,不是“我爱你”,也不是“对不起”,而是“我错了”。这是我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在起作用。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有心理学家认为,当自我以理性的方式消除焦虑而未能奏效时,就必须改换为非理性的方法来缓解焦虑,从而达到自我保护免于发生身心疾病的目的,这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无意识水平进行的,因为具有自欺性质,是一种潜意识层的自卫;二是自我防御机制往往具有伪装或者歪曲事实的特点,其作用在于保护自我。

由于自我保护机制的存在,我们会无意识地把“我错了”的地方,都悄无声息地抹去,用其他借口去填补这个过错。由此,在争吵时我们大多数时候会觉得自己并没有犯错,而是对方的错误。

当局者迷:归因偏差

归因偏差指的是,大多数人会无意或非完全有意地将个人行为及其结果进行不准确归因的现象。

在面对糟糕的结果时,大多数人倾向于把原因推给外界或他人;在面对理想的结果是,大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自己的功劳。这种归因偏差很常见,它有利于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

抑郁症患者往往持有稳定的内部归因模式,认为所有糟糕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过错。所以,面对糟糕的结果时,适当地找点借口,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是在双方发生矛盾和争吵时,我们应当反省一下是否存在归因偏差。

吵架,可以不伤感情吗?

世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感情,在一段关系中,争吵往往是不可避免的。适当的争吵可以是一段关系的调味剂,但是方法不当的话,很可能会伤害这段感情。

1、学会倾听

当争吵时,我们要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当对方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我们要学会发自内心地倾听。当然,

倾听并不代表“只听不说”,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适当地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反馈。

比如,当一方说“我感冒了”,除了说“多喝热水”以外,还可以用提问来表达关心,“亲爱的,现在很难受吗?你现在是想要吃点感冒药?还是想要先睡一觉?”

2、恰当的表达

在争吵时,恰当的表达会缓解双方之间的“火药味”。

我们可以通过四步来进行表达:1)观察对方表现;2)表达自己的感受;3)猜测对方的需要;4)提出自己的请求。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刚才在那么多人面前指责你,似乎让你难堪了。我听到你要和女性朋友一起吃饭,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你希望我能有安全感一些,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你能不能不要生气了?”

在亲密关系的争吵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自我防御、归因偏差等原因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双方裂痕越吵越大。

我们需要在争吵中看到对方的情感诉求,先别顾着埋怨,而是先把彼此的情绪稳定下来。感情从来就不是在比谁输谁赢。我先退一步,相信情绪不再激动的你,也会为我让出一步。既然相爱,就彼此珍惜吧。

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3492467228@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