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由于两个人的成长经历,成长环境不同,三观不合是很常见的一件事。三观不合的本质是两个人的观念有分歧,大多数人对于分歧的态度是敬而远之的,似乎在亲密关系中,只要出现了分歧,感情就到头了。
但实际上,分歧并不会导致关系产生什么毁灭性打击,真正影响关系的是,我们对分歧的处理方式。分歧本身没有什么危害性,但是我们对待分歧的方式会决定这个分歧的杀伤力。
01 没有“三观不合”,只有不接纳
首先,三观指的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分别代表了我们如何对人,对事,对世界的认知。三观不合只能说明你们的三观存在差异。
但是更多人把三观不合当成一种认知鄙视的说辞,我看不起你的三观,所以我觉得不合。
如果你不接纳对方的观点,三观不合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接纳了对方的观点,三观不合就是一个习惯性的差异。
只要能明白,两个人之间存在认知差异,那么冲突也不会存在。两个人会不断意识并接纳彼此差异的这个过程,叫磨合。去接纳彼此的差异和不完美,因为差异是不能被解决的,与其纠结一个不能
解决的差异,不如学会带着差异过一辈子。
并且,你的三观会根据你的经历、所处的环境发生动态的变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无法保证,今天看待世界的认知,会跟十年后的自己是一致的。
02 别让分歧升级成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分歧总会逐渐演变成矛盾和冲突。这是因为我们只想解决对方,不想解决分歧。
比如,这里举一个案例。女生想看男生的手机,但是被男生以侵犯隐私为由拒绝。这个时候女生觉得对方肯定有事瞒着我,不然怎么不愿意把手机给我看呢?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最终演变成吵架收尾。
刚开始,这只是两个人对于隐私观念的分歧,这个分歧体现在能不能查看对方手机这件事上。但这里女生对这件事的认知产生了偏差。不愿意给自己看手机,是不是还在和其他的女生交往呢。这样的想法会让她产生愤怒、焦虑、恐惧。
为了抵消内心的恐惧,就会希望控制对方,强迫对方做出自己期望的行为。但你越是想要控制对方,对方就会越反抗你。
两人处理分歧的方式是让对方必须听自己的,对方必须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做。于是分歧升级成了矛盾,两人都想自己说了算,矛盾越来越大,大到想分手。分手可以解决分歧,但同时也解决掉了这个人。
03 有了矛盾也别害怕
在感情中,人们害怕有矛盾,所以在面对矛盾时,会本能的回避。但是矛盾这种东西,放任不管,只会越来越严重。它并不会自动消失。
我们需要明白,矛盾出现时,是升级关系的最好机会。矛盾的背后,往往隐藏彼此最柔软的一面。我们害怕一旦暴露自己最柔软的一面,对方就会因此嫌弃你,从而分手。所以,我们真正害怕的是产生矛盾后那个真实的自己会让人难以接受。
当遇到矛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无情绪化沟通。你要知道当对方某件事做错了的时候,对方本身是带有内疚心理的,如果选择发泄情绪指责对方,他的内疚情绪就会消退。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不责怪,不原谅,要补偿。
不责怪,是指不说难听的话指责对方;不原谅是虽然自己不发脾气,但不代表接受这件事;要补偿一是为了缓解自己不好情绪,二是为了让对方知道做错了有成本。
第二,挖掘背后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产生了情绪。
第三,自我暴露。将自己最柔弱、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对方。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描述清楚。这样对方也就能理解你内心的想法。
04 允许我们不一样
在日常生活的沟通当中,我们要做到允许你和伴侣之间不一样。这里先来说说不允许的心态,会形成怎样的沟通模式。
第一,当对方观念和你有差异的时候,采用消极的回应方式。
比如,某个明星出轨。你觉得出轨就是不对。而你的伴侣认为不应该这么粗暴的定论,双方应该都有责任。你发现对方和你的想法不符。但是你并不直接理性的讨论。而是说“那你是想出轨咯?”
如果每次观点有分歧,都采用消极的回应方式。久而久之,就会传递出,只要我和你观点不一样,你就会阴阳怪气。继而得出结论:这个人无法好好沟通。
第二,对方说的话,你从来都不认可。
比如你不喜欢吃鸡蛋,但是你的伴侣非要跟你说鸡蛋营养多么的丰富,你就应该吃鸡蛋。渐渐地,我们会认为没有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反正说了你也不听,你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
那么,怎么去培养伴侣有话直说的习惯呢?这里分享三个建议。
第一,对方说什么,你都当真,不要觉得话里有话。
第二,自己有话也直说。
想要对方下班早点回家,就直接说“我希望你早点回家陪我。”而不是说:“你还舍得回家?过了十二点还不回来就别回来了。”
第三,尊重彼此差异,不要动不动就看不起别人和你预期不一样的行为。
当觉得有分歧的时候,可以讨论,可以表达期望,也可以提你的想法和要求,但是不可以看不起人家和你有差异的行为,这是基本的尊重。
有人喜欢出门玩,有人喜欢宅在家,这都是没错的。
05 将伴侣当成“外国人”
把伴侣当成“外国人”,是不是很多人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由于语言不同,我们和外国人交流是有困难的。同样地,亲密关系中无法进行顺畅交流,是因为彼此爱的语言存在差异。我们想跟伴侣进行高效交流,就要懂得对方表达爱的语言是什么。
举个例子,在你看来,如果伴侣经常找你聊天,就是爱你的表现。一旦对方不经常找你聊天了,你就会认定对方不爱你了。这就默认了对方也秉持着爱你就会经常找你聊天的观念。可事实上,对方也许有自己的方式。比如默默付出,或者通过送礼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将你的伴侣当成“外国人”后,你就愿意包容对方跟自己的差异,不会过多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期待。假如你将伴侣当成“自己人”,你就容易陷入“我们是一样的”期待,如果对方达不成你的期望,你就会失望难过,甚至试图去控制对方。
两个人彼此尊重的相处模式就是,当你遇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处事风格时,不会要求对方和你一样,而是先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按照你的做法来做。如果对方愿意,就告诉对方怎么做,而不是期望对方天生就知道如何让你满意。
06 别总想着解决对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或者一种常用的行为模式。当在感情中遇到矛盾的时候,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模式。
第一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乐意去沟通,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
第二种,从来都不表达自己的感受,选择将一切都埋藏在心里,想靠自己解决。这类人吵架了,会选择默默憋在心里,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尽可能靠自己来搞定这个问题。
第三种,行动派,直接用行动处理问题,主观地用自己认为正确的办法解决当前出现的矛盾,虽然有时结果不尽如人意。这类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想着第一时间做点什么,不做的话就会觉得事情在恶化,很焦虑。
第四种,拖延策略,选择回避问题。这类人非常主观地认为,只要自己不面对问题,问题就不存在。
喜欢吵架的伴侣,往往都是互相看不起对方的行为模式,认为自己才是对的,总在想方设法改变对方的行为模式,来适应自己的行为模式。
这里,我们需要摆脱二元对立思维,不要单纯认为“我的行为模式好,你的不好”,摆脱评价习惯。我们不是要消灭对方的行为模式,而是找到一种和对方模式共存的办法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