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里曾说:“只有在经历过几次相爱和离别之后才知道,原来喜欢、合适以及在一起不是一回事。”
那在一段感情中,喜欢和合适哪个更重要呢?
这个问题在网上一搜,可以找到许多回答,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人会说两个人相互喜欢胜过一切,也有人会说,如果只有喜欢却不合适,是不会长久的。当然也有人说,说的好像有的选一样。
在看到这个问题一瞬间,我首先想到的是:
1. 先看前置条件,在“一段感情”中。取决于你对这段感情的定位和期待。是谈谈恋爱,还是希望步入婚姻,是短期体验,还是长期关系?你的期待不同,对进入到感情中的人,对于在感情中的体验追求就不同。还看主体,有的人情感丰富,追求感情的饱满体验,向往激情更多,有的人则可能觉得喜欢上一个人很难,也没有这样的追求。
2. 从长期关系来看,“喜欢”和”合适”不太可能是个二选一的单选题。当面临这样选择时刻时,我们往往会发现,无论选择哪一方,内心都难以平静,总有担忧:
喜欢未必能战胜一切,但合适也并不一定带来幸福。
问题很泛,具体场景具体分析,如果一定要说出所以然,对于普通大众,该怎么看待和对待是更有可能收获长久的幸福生活呢?
让我们把场景聚焦到长期的需要共同生活的关系里,像婚姻关系。在婚姻关系里,要两人长期相处,长期合作,共同“打怪升级“,分享喜悦和忧伤,共担责任和风雨。
同时给“喜欢“和”合适“下个定义,此处引用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这儿的喜欢更多指的是情绪上的感受,想和对方在一起。(注: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合适,是双向的,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上的契合,像包括经济条件,三观理念,家庭关系等等。
我认为,仅仅靠着情绪上脑或量化标准做选择,例只有喜欢,或只有合适,都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幺蛾子,不太可能收获长久稳定的幸福。一定要下定论,“简单粗暴“的幸福公式如下:
- 很多的合适+有一些的喜欢=越来越喜欢
- 很多的喜欢+一部分合适+努力承担=未来可期
完全没有感觉,就不会有欲望,不会有勇气和对方一起面对未知和克服困难。有句话说,不要高估你和不爱的人一起生活的容忍度,一生很长。
完全不合适,例如经济条件差,日子过下去,再喜欢也会消逝。再例如两人三观打架拧巴,或性格不合,那相处起来也是互相消耗,更谈不上幸福了。
这是个动态平衡的问题。你做出选择后的所获是否能遮盖与之带来的所失,如果能,那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当然这个本质上是个认知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更想要什么,是否更理解你所处的环境情况。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走入婚姻关系,有个很重要的点一定要合适。那就是“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你们理想中的生活模式是怎样,双方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等。没有”生活模式“计划上的一致,谈不上能一起过日子。
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可以怎么做:
- 看你的选择范围里,是否有喜欢,且合适的,选你最喜欢的;
- 一开始不喜欢的先不完全否定,给自己和他人都多一个了解的机会,接触了一段时间,例如3面后,还是一点都没感觉,对方再合适都别委屈自己;如何恰好对方挺合适你的,喜欢可以逐渐培养的,虽然不一定是爱情;
- 遇见很喜欢的人,想想为什么这么着迷,同时也要理性思考,是否能和你生活,合作下去,拿不准的时候,不妨问问那些走入婚姻的人,不合适的人大概率会一直不合适,宁可改变自己也不改变他人;
- 遇见了觉得还不错的,珍惜当下,幸福由很多主观因素构成,相信自己幸福,真的会更幸福。
总结一下:
喜欢可能影响感情开场,合适决定能在一起多久。在合适的基础上,又多点喜欢,那正正好!浓烈的喜欢和能补缺的能力,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选择无关对错,每个人基于自己的述求,可以有自己的坚持。提前预判风险,管理期望,每个人都能创造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