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爱上一个人时,两个人就成了一个小世界。
秘密、创伤和童年经历在这个世界里自由分享,通过分享,我们互相了解、接受和支持。
随着关系深入,伴侣变成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可以理解和反思我们的问题、焦虑和不安全感。
但是,这样做是否也在无意中,将治愈的重担放在了他们身上?
甚至太过无力的我们,会希望被伴侣疗愈。
但殊不知,这种期待,可能会压垮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从伴侣能否治愈我们,这个问题说起了。
01、伴侣可能无法治愈你
当我们寻求治愈,其实是在寻求一个能够充分涵容自己的客体。
她能够充分看见并且接纳你的创伤和情绪,哪怕你表现得很有攻击性,也不会因此离开你。
然而,这样的要求很难达成。
首先,一般人的涵容能力达不到这个水平。
涵容能力指一个人承载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就好像一个容器,当情绪爆发的时候,能够稳稳地接住。
一个人的涵容能力与他的情绪成熟度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情绪成熟度高的人往往具有三个特点:
负责:遇到事,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回避,不甩锅。
有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例如,当计划有变时,能够坦然接受,而不是怨天尤人。
能够考虑他人的情绪:与人相处时,懂得换位思考,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都不一定能完全做到。
而要能治愈他人,对一个人的涵容能力要求尤其高。
因为一个人只有情绪成熟度很高,才有余力在处理完自己的负面情绪后,出于爱,与他人的负面情绪保持高度共情,不批判、不回避,并给予坚定的支持。
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你身边符合这些要求的人其实很少。
而伴侣也不过是普通人。
当他意识到自己无力承接你的负面情绪时,出于自我保护本能,只能够“逃”,也就是回避。关上心门,不再接受更多情绪。
其次,寻求治愈会导致关系失衡。
心理研究认为,健康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之上。
然而,一方若一味把对方当作“疗伤”工具,两个原则都破坏了。这样的关系注定难以维持。
曾有个来访者(小A),执着于寻求能疗愈自己的男朋友。
很幸运,她每次都能找到很愿意包容她、理解她的伴侣。
可命运的车轮也从此开始转动了。
每一次,刚开始他都能够很耐心地听她细数内心大大小小的创伤。
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受不了“为什么你总是抓着那些过去不放呢?”
更为重要的是,男友意识到自己的需求从未被看见,更别提满足。
而这,并不是他谈恋爱的初衷。
他受不了她一直在索取,像吸血鬼一样不断吸取他们身上的能量和关爱,却很少付出。
更糟糕的是,和她在一起久了,自己似乎也变得更容易emo了。
没有人想要这样一段“持续消耗自己”的关系。
最后,心理问题是个系统工程,未经专业训练很难提供有效帮助。
有效的心理咨询需遵循中立、尊重、共情等基本原则。
然而,普通人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打破这种原则,比如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你身上。你会因此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尊重。
而且,即便能理解,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帮你。
心理问题的复杂程度一点不比生理问题低,又怎能指望一个养生爱好者像专业医生一样解决“疑难病症”呢?
所以,指望被伴侣疗愈,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伴侣都是极大的挑战。
02、寻求伴侣照顾的边界在哪里?
那么边界在哪呢?
其一,不能把疗愈的责任全推给伴侣。
寻求能治愈你的伴侣没错,但这个要求要有一定的边界。
过度地使用伴侣会导致双方关系失衡。
过度的关注你,而忽视对方,不利于关系的长远发展。
而且,爱你的人更容易反移情,也就是卷入你的创伤。
若你沉溺于自己的创伤,很难看得见他的脆弱。
这对伴侣而言,是很大的伤害。
其二,不能忽视对方的需求。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伴侣不过是我们内在需求的投射。你内心有伤,所以想找一个能治愈你的伴侣。他亦然。
也许,他的需求看上去没你急迫、明显。然而,对他而言,却如你一般至关重要。
短时间内,一方可以付出更多。事实上,很多关系从一开始都不是绝对需求平衡的,总是一方付出更多一点。
然而,另一方若持续得不到反馈,内心就会失衡。
所以,不能将疗愈置于关系之上,毕竟,一旦双方不能彼此满足,亲密关系亦不复存在。
03、怎样真正疗愈自己?
既然不能指望伴侣,该指望谁呢?
A、首选是自己。
“治愈”意味着自体充分成长,不再将自己的需求过分投射到客体上。也就是不再需要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有价值的。
第一步就是学会积极的自我认同。
从叙事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需要一味纠结已经发生事情,只要你确认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大结局。
按照这个方向来改写生命脚本、重写生命故事,就可以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踏踏实实地让自己的生命故事从“可怜”走向“有力量”。
那么可以如何改变呢?
第一步,尝试与内在小孩对话。
从内心深处告诉那个受过伤的小孩,你愿意爱她,能够保护她,并且你已经长大,具备足够的能量。
第二步,问问自己,那些对你影响最大的生命故事与你现在的状态是什么关系。
若按照这个剧情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局?这个结果是你想要的吗?
比如,你认为自己现在很没有安全感,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被好好爱过。如果一直这样,你的人生会是怎样,这是你想要的吗?
甚至,你可以将这样的你代入某部自己很喜欢的电视剧,看看会有怎样的际遇。
第三步,解构问题故事。
试着寻找“问题故事”里的例外,沿着你想要的结果,重写人生脚本。
沿用上面的例子,想一想小时候被好好爱过的例外。
事实上,再糟糕的经历里,也会有比较美好的例外,否则你无法活到今天。
然后,想一想,若你拿的是大女主或大男主剧本,现在的你应该怎么做才比较符合角色设定?
B、如果感觉很有挑战,还有心理咨询师
当然,自我疗愈并不容易。
若是做不到,也不要勉强自己,可以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在这里你的疗愈进程与速度会大幅提升。
C、适度依赖伴侣
偶尔跟伴侣宣泄内心的无力,反而会拉近你们的距离。
甚至,即便什么也不说,一个拥抱或静静的陪伴也是很好的支持。
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帮助你从问题中挣脱出来,让你可以换一个视角审视自己的问题。
当然,还是要把握好依赖的度。
在被治愈的时候,也要记得“他对我也有需求。”
一个小秘诀就是时不时跳出“我”的视角,以“我们”的视角看待你们的关系。
不要只是想着“我希望,我要求,我想要……”或者“你应该……对我”,这样想问题就容易把自己的需求置于对方之上。
多问问“我们可以为彼此做些什么。”
可以从每周一问“亲爱的,你理想的婚姻生活是怎样的?”开始。
写在最后:
任何关系,都有边界。
亲密关系也不能例外。
即便ta是你的伴侣,是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
也不能指望对方能疗愈你。
一旦跨过这个边界,让伴侣觉得很疲惫耗竭。
就会让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因此,学会自我疗愈与寻求专业人士才是关键。
而这也是真正幸福的开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