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同学相信一见钟情,但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关于一见钟情的描述。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时候说到的那句话:“好生奇怪,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再比如,在金庸的作品中,成年郭襄见到杨过的第一眼,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杨过;接下来,郭襄的人生经历也随之改变,正是: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正如波兰女作家辛波斯卡所描述的:“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一见钟情,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那么靠谱,但是浪漫迸发的瞬间,我们都逃不过爱情。

1.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你对某个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是因为在对方的身上,你看到了熟悉的自己,看到了自己身上的某一面。换句话说:对方的身上,与你有着相似之处;除此之外,对方与你脑海中一直设想的理想伴侣的模样,有着十分相似的地方。

所以,当对方出现的那一刻,你就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对方的气质,表情,一颦一笑等等,都在牵动着你的心。就好像,你在某一个平行时空里面,曾经经历过相似的瞬间;而对方,你确定你曾经在哪里遇见过,只不过当下想不起来了。一见钟情的产生,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就是你脑海中的某个记忆,忽然在现实中得到了具体展现。

2.晕轮效应与第一印象

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现的异性,没有一个令你心动的;并且,你对周围出现的异性,评价普遍不高。这个时候,一旦你遇到了一个瞬间吸引到你注意力的异性,那么你会完全改变自己内心的看法。这种“前后的反差感”,就会迅速让你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你会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个闪光点,而掩盖对方身上的所有缺点。也正因为这个闪光点,让你无法自拔地爱上对方。这个闪光点,就是对方所表现出来的“第一印象”。

就像在相亲的时候,如果对方留给你的第一印象很好,那么你心中是很愿意与对方进行下一次约会的。

3.给自己“见一个爱一个”找一个借口

有些人,就是典型的“视觉大于感受”。他们喜欢长得好看的,喜欢他们的观念里对于“美”定义的人。一旦他的身边出现了这样的人,他会同时喜欢上这些人;仅仅是喜欢而已,一见钟情也是如此。

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花心”,而要给这种不确定,三心二意的感情,找一个美好的借口,所以他们就认定自己产生了“一见钟情”。其实,他在一天之内,可能对多个人产生同样的感觉。这种一见钟情,是不靠谱的,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这感情的真假。

英国心理学教授威斯曼,针对一见钟情做过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找了100名单身人士,并且安排他们每天跟10个异性进行一次短暂的约会,并且分别给这10个人进行打分。

研究结果表面,大多数人在30秒之内就对一个人打出了分数,而女士做出决定的时间更短。并且在最后,打分最高的人,即便约会了,还是有少数人没有坚持下去。由此可见,尽管一见钟情经常产生,并且可能在30秒之内你的大脑就会给你一个答案。可这样的感情,未必能够走到最后。

就像《爱情笔记》中的那段话:“就成熟的爱情而言,人们不会第一眼就坠入爱河;只有当弄清楚水的深浅,才会跳入其中。”

所以说,如果你察觉到自己对某个人产生了一见钟情的爱意,不要太着急地表现自己的心情。越是着急,你越容易失去理智,而失去了理智,你的判断力就容易受到影响。唯有多一些了解,多一些接触,你才能确定自己的感情是否认真。

声明:本站大部分下载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下载后24小时之内自觉删除,若作商业用途,请购买正版,由于未及时购买和付费发生的侵权行为,与本站无关。本站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邮箱:3492467228@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